來源:教育在路上博客 作者:中考網小編 2011-08-05 16:23:35
孩子太“宅”,如今已經成了很多家長的心病。上網、看電視、做作業(yè)、打電話、吃零食,就是不肯出門,這已經成了這個時代孩子的普遍代表。今年全國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啟動時,發(fā)布了一份由中國人口宣教中心所做的調研報告。報告顯示,55.5%的高中生表示,與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時有問題。談及原因,他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不太知道如何與陌生人交往,二是覺得自己的性格不適合跟別人打交道。
為什么會出現(xiàn)“宅”性格?
首先,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心理上的一種轉變。青少年正處于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想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和追隨,但常常把握不好度,以至于出現(xiàn)和家長或外界對立的姿態(tài)。
第二,過度依賴網絡。隨著科技發(fā)展,很多青少年尤其是大學生過度依賴現(xiàn)代通訊方式,習慣于上網聊天、發(fā)手機短信等方式交流,面對面的直接交流相對減少,一旦在現(xiàn)實中進行交流就會出現(xiàn)溝通障礙。
第三,與父母交流少,易產生孤獨感。父母在孩子長大過程中,往往沒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開始趨入于成熟,而是依然停留在小孩子階段的交流,通常就是問問考得好不好,錢夠不夠花,久而久之,父母滯后的情感會讓孩子感到父母不理解她們,這使得他們感到孤獨。
“宅”性格對青春期的負面影響有哪些?
第一,多數(shù)的“宅”是因為內心孤獨的外在寫照。如今的孩子學習壓力都很大,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興趣被剝奪了,游戲時間沒有了,除了像山一樣的作業(yè)就是趕場似的培訓班,習慣了每天像被上了弦的鬧鐘一樣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不用再為學習忙了,孩子就會覺得內心沒有了支撐或是追求,一下子變空了,變得沒有興趣,沒有追求,沒有方向,唯有“宅”起來“享受孤獨”。
第二,不自信。個人品質和人際交往是孩子自信的重要原因,但由于長期以來孩子們都以學習為主要任務,除了學習之外,他們似乎對一切都有一種距離感和陌生感,所以在他們看來,“宅”起來是最安全的辦法。
第三,報復心理。前段時間看了央視的一節(jié)目,說一女孩子工作了,但卻不懂得打扮自己,正值愛美的年紀,卻每天都穿得像個中世紀的怨婦,究其原因竟然有一部分是為了報復父母,在她小的時候不準她穿漂亮衣服,所以長大了可以穿了但卻以拒絕打扮來報復父母。很多孩子把自己“宅”起來也存在這種心理,小時候剝奪了他們“淘”的天性,現(xiàn)在天性沒有了,剩下的只有被“宅”起來的習慣。
如何讓“宅”孩子重新陽光起來?
第一,興趣引導。很多孩子在潛意識里還是喜歡比較陽光的活動或愛好的,比如旅游、攝影等等,仔細觀察孩子平時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或是游戲,引導孩子從室內走到室外,參加一些年輕人的活動,讓孩子結識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第二,心理較正。對于重癥“宅”孩子,不要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要直接告訴他,過度的“宅”會導致孤僻,更嚴重的會產生抑郁癥。如今的孩子雖然缺少自理能力,但思維還是比較成熟的,對于自身的弊端還是有自治能力的。
面對喧囂的塵世,“宅”可以讓自己獲得些許的寧靜,但過度的“宅”也會讓你脫離社會太遠,脫離現(xiàn)實太遠,因為誰都無法走出人的陣地,只有回歸到人海里,我們才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