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全國站 作者:一粒紅塵lion 2015-12-11 17:56:48
“我死后,請不要再去煩其他人了……下輩子不做窮人家的孩子。”
前段時間,安徽省六安市高二學生陳祎在抽屜里留下“遺書”后離家出走,甚至有結束自己生命的傾向。雖然后來孩子是找到了,但這件事情卻引發(fā)廣大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對窮人家的孩子的成長教育的關注。
窮,不僅讓大人無奈,更可能讓孩子自卑和絕望。
鬼腳七曾在文章《記憶碎片·有錢難買少年窮》里說:“窮人家的孩子有很強的自尊,同是也很自卑,那看上去淡定的外表,其實十分脆弱,一點就破。”鬼腳七是用自己幼時親身經(jīng)歷過的窮苦生活告訴我們,窮人家的孩子內(nèi)心世界是多么的脆弱。
我們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前些日子,網(wǎng)易針陳祎離家出走的事件做了一個主題為“窮人家的孩子真的能當家嗎?”的小調(diào)查,參與調(diào)查的7,327位用戶中,89%的人都支持“不能,沒錢寸步難行,更別說當家成材了”。是的,窮人家的孩子,他們在出生的時候輸在了起跑線上。
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說,“你要更早地懂事,只有通過努力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不會一輩子都做風吹日曬、看天吃飯的農(nóng)民。”然而,事實是怎么樣呢?事實卻是無論窮人家的孩子多么的懂事,多么的努力,但是當窮人家的孩子費勁九牛二虎之力考上大學,走出家門,與富人家的孩子走到一起時,他們發(fā)現(xiàn)與富人家的孩子相比,自己琴棋書畫樣樣都不會、英語聽不明白說不流利、交際能力差……他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所謂的“早當家”。等到大學畢業(yè),出到社會還要面對種種的不公平競爭。他們沒有任何可以從上一輩繼承的資源財產(chǎn),卻要肩負上一輩鯉魚躍跳龍門的期盼。
我想起2013年永樂大帝二世在天涯論壇的帖子《寒門再難出貴子》,這篇當時火遍整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文章通過幾個窮人與富人家的孩子在銀行實習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下社會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殘酷現(xiàn)實。這篇文章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普通大眾對社會資源分配不公的吶喊。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寒門出貴子的可能性,但絕非如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里所說“現(xiàn)實生活中,寒門子弟逆襲的例子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中國幾千年來,都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樣非常淺顯的道理來勉勵學子們勤奮學習,那個時候不管窮人還是富人,只要認真讀書,通過國家的科舉考試,就可以過上有錢有老婆的好日子。而到了現(xiàn)代這個道理似乎不那么行得通了。為什么呢?因為自從我們的大學教育擴招之后,大學不再是精英教育的象征。過去窮人唯一能夠通過科舉考試翻身立命的機會都被堵上了。我是農(nóng)村來的,我非常清楚,當他們傾盡所有,四處借債送孩子讀了大學出來,國家不安排工作不說,出了社會還不一定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他們出來還要和擁有各種社會資源的富人的孩子拼國家單位的機會。當然,如果十個崗位里面有三個是開放出來公平競爭的,但是你要和千軍萬馬競爭僅有的幾個可憐的名額容易嗎?
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里提到的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其實,這部影片恰恰應正的是寒門難出貴子的道理。片中跟蹤報道12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小孩,從7歲到47歲的人生經(jīng)歷,他們每七年訪問一次,到最后孩子成年后發(fā)現(xiàn)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僅有一個叫做尼克的貧窮小孩通過自己的奮斗變成了一名大學教授。
當然,你可以像劉媛媛那樣很樂觀地說“命運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網(wǎng)之魚的”,但是我們不覺得很悲哀嗎?誠然,社會階層并非完全不可逾越,但要有很大的跨度,卻是難之又難。下層可以上到中產(chǎn),但很難到達上層;中產(chǎn)可以到上層,也可能因為某些原因,淪到下層;但上層終究還是上層。因為富人的孩子除了占盡教育資源,財富,人脈之外,越是上層社會,他們對子女的管束越嚴格,孩子們也學習更加努力和刻苦,他們認為他們肩負著改變社會的責任,所以更加認真、執(zhí)著。他們成材,早當家的可能性就更大。
所以,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是廢材,你在新聞看到的只是被放大的個例而已。在《人生七年》里我們可以看到,父母,家庭對一個孩子造成的終生影響有多大。在家庭和睦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他們得到父母的陪伴更多,在人生中更從容、自信。而這些恰恰又是窮人家的孩子缺乏的。窮人家的孩子都是放羊式的教育環(huán)境成長的。他們送孩子讀書,但卻從來都把教育當做是學校的任務,對于能否成材,能否考上大學,他們更多的歸咎于孩子個人的命運。
“如果你能考上大學,砸鍋賣鐵我都送你讀。但如果考不上,那時你命該如此”。我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所以小時候非常大的壓力讓我喘不過氣來,深怕萬一真的考不上,這一輩子就要和父母一樣耕田種地。我可以樂觀地認為,我的父母從來沒有催促過我看書寫字,讓我有一個比較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但實質(zhì)上父母的這種放羊式管理卻是迫不得已的。因為他們的教育程度和知識能力決定了他們沒法給予我們更多的學習關懷。所以,當我看到自己的堂弟堂妹們,又是學鋼琴,又是學古箏,學書法什么的,我就特羨慕。
出身寒門的人,他們不善言談,交際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他們有強烈的自尊心,和深入骨子里的深深的自卑感。如果他們內(nèi)心夠強大,夠樂觀,少年時候的窮苦經(jīng)歷就會成為他們?nèi)松膬魟儇敻。而如果他們沒法承受住社會的壓力,最終失敗的可能性會更大。所以,窮人的孩子,當家真的很難,而且很多時候即使你再努力還是沒有什么用。
“可是既然努力了也沒有什么用,那么人為什么還要那么努力呢?”
1
我是從粵北山區(qū)農(nóng)村里出來的孩子,家里三兄弟,我排行老三。小時候家境貧寒,是窮到家里連肉都買不起的那種。還小的時候,也不會攀比,不覺得什么,到上學以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和家庭條件好的家庭的孩子相比,我不僅僅是輸在了物質(zhì)方面,甚至是在所有其他方面的差距都是全方位的。
我的父母都是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人,對于我們?nèi)齻人的學習,父母是完全靠我們自覺的,甚至連班里的家長會,不是迫不得已我都不敢讓他們過來的。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你要好好讀書,走出農(nóng)村,否則考不上就要像我們一樣在農(nóng)村耕地……”我那個時候?qū)@句話產(chǎn)生的后果是非常恐懼的,我非常害怕自己萬一真的沒有考上,以后一輩子都要像父母一樣耕田種地為生。而這種深深的恐懼甚至是讓我一度懷疑自己得了抑郁癥,從高樓往下看的時候,都會莫名的想象自己往下墜的樣子。
所以,當我看別人的父母可以有時間和能力去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的時候,我是既羨慕又自卑的。好在,出生農(nóng)村的人都是非常獨立和堅強的。我從來沒有怨恨過自己的父母為什么不能給自己創(chuàng)造好的條件,我很體諒父母賺錢的艱辛,也從來不敢亂花一分錢,并且我們都暗暗發(fā)誓一定要努力活出個樣子給父母看看。
每一個寒門出生的人都有一種對生活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們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強,一直用自己的勤奮彌補自己的天分不足,我想,這正是寒門子弟的傲骨吧。
所以,我唯有通過比別人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學習以獲得別人對自己的認同之外別無辦法。好在我從小就喜歡閱讀,文科基礎較好,總是在語文科上比較輕松的取得較好的成績,加之小學時候受大哥的影響,學過毛筆書法,這個不入門的水平后來也讓我做了七八年的宣傳委員,這些都讓我稍微有些信心去面對其他條件好的同學。
但即便如此,無論怎么努力都學不好理科的毛病,以及害怕考不上高中和大學就沒有書讀的的恐懼讓我的自卑深入到了骨子里。直到我憑借文科的巨大優(yōu)勢,考上大學之后我才漸漸開朗起來。畢業(yè)后,內(nèi)心的不屈和驕傲讓我放棄了家鄉(xiāng)的國企安穩(wěn)的工作機會,一個人毅然闖蕩在沒人可以依靠的大城市里,我曾發(fā)誓一定要在外面混個人模人樣才回去。只可惜,直到現(xiàn)在我還是沒有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績。但是,直到現(xiàn)在,內(nèi)心的種種不甘使我從未想過向現(xiàn)實低頭妥協(xié)。
“努力了也沒有什么用,那么人為什么還要那么努力呢?”也許在外人看來,我沒有可繼承的資源和人脈,我這么努力又如何呢?一切注定都是徒勞的。但是,如果你未曾有過不顧一切的去拼過,你又有什么資格說自己不行呢?即使你的努力在別人看來都是微不足道,蚍蜉撼樹的?墒,誰又敢保證你哪一天不會成功。
2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佩服誰,我一定會說我大哥。我認為我大哥放在農(nóng)村里簡直就是個奇葩。小時候的他甚至引領了全村的小孩玩跳棋,做手工,做風箏,釣魚、用竹子做人偶等。他玩的東西在如今看來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小時候,我的學習習慣都是我大哥帶的,甚至在他的影響下,我還喜歡上了寫毛筆字。
他是從來不用我父母擔心學習的人,當村里的人都在玩的時候,唯有他可以拿一本書一動不動看一整天。我是親眼看到他怎么從一個中師畢業(yè)生,全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從一個大山里的小學教師,變?yōu)猷l(xiāng)村中學教師,成為縣城中學教師并最終考上國家公務員的?忌瞎珓諉T后,外人都認為他一定是通過什么關系才考上的,但也只有我清楚的知道,在我這樣的家庭,想要出人頭地唯有靠自己。沒有人知道他此前付出過多少努力,但他用自己的行動譜寫了“沒有什么不可能”。
所以我就相信:縱然前方的萬般艱苦,這個世界有千百個不公,但只要我們相信,就有無限的可能。我也相信了,這個上帝是不會拋棄每一個懷揣夢想努力奔跑的人的。生活就是我們內(nèi)心的一面鏡子。心理陰暗的人,你給他講個笑話,他聽到的是諷刺,悲觀的人,看到太陽也會想到人生短暫,時光荏苒。很多時候,我們要做的事情在開始之前我們就從內(nèi)心斷定了自己一定會失敗,那么誰又來幫你成功呢?也許,不是努力沒有什么用,而是我們根本就還不夠努力,或者你的努力沒有找到方向。
3
前幾天鬼腳七在文章《你為什么過得這么苦逼》里說:“如果把時間拉長,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怎么樣去評價這個人的一生?我相信很多人,不會只看他最終做到多大的領導,最終他賺了多少錢,還會看他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什么。”“評價別人,可以用結果,但評價自己,只能用過程。”
我認為鬼腳七說得非常好,我們總是過度的關注結果,“是的,過程就是結果,結果也是過程。”
你所經(jīng)歷的人生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結果。不是你的努力不會有結果,而是你過度的關注了你想要的“結果”。我們很多時候只看到別人的光鮮,自己的卑微。我們習慣性的羨慕別人的成功,卻看不到別人也許同樣有難以啟齒的柔弱。人之所以要努力,不是要這一輩子掙多少錢,做多大的官,去過多少個國家旅游。而是可以讓我們通過在努力的過程中,體驗這個過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