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6-09-22 17:23:12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本人就是一個平庸的“偽學霸”,我深知其害處。
當年我的高考分數(shù)還可以,但我內(nèi)心深處知道,我在任何一個科目上都很平庸,能考個比較好的分數(shù),也只是因為盡全力在每一個科目上挖掘了最大的“潛力”而已(包括那些最無聊的科目),綜合起來看,似乎總分較高。
考試有技巧,分數(shù)提升也有技巧。比如說,數(shù)學從130分提高到140分難于登天,但歷史、政治、地理等科目從70分提高到80分,卻相對簡單得多,得到的是同樣的結果:總分增加了10分。這個10分,跟那個10分,有什么區(qū)別嗎?面對殘酷到“1分壓千人”的應試教育,你說應該怎么分配精力和時間呢?你說這里面有沒有投機取巧的巨大空間?
好了,“提分技巧”這個話題以后再聊。——我今天想說的是:即使考分高,這家伙也不一定是學霸,很可能是“偽學霸”,一個平庸的學生通過高分來偽裝成一個牛逼的學霸。
我要來剝一下自己的偽裝,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一些未來的小小棟梁,不要再被應試教育搞成一個平庸的“偽學霸”。
第一,“偽學霸”沒有真愛。
我們從茹毛飲血發(fā)展到信息時代,靠的是一代一代人的知識積累,我們在課堂上學習每一個定理和每一個公式,都曾經(jīng)幫助人類擺脫蒙味野蠻,獲得不斷延長的壽命和不斷增長的財富。但是“偽學霸”們并不愛知識。
他們并不喜歡語文,文學的美好和思辨的深邃并不入他們的法眼,有思想有觀點的真實表達也不是他們的菜,他們只是狂背考試要考的“知識點”,然后套套八股范文。
他們并不喜歡數(shù)學,無法理解使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世界的精妙和優(yōu)美,沒有興趣去了解每一個公式后面的原理和探索過程,他們只是做題、做題、再做題。
他們并不喜歡外語,既聽不懂原版好萊塢電影,也讀不懂英文小說,也沒興趣去讀,詞匯量永遠拘束在詞匯大綱表里,多一個都不肯去了解,一切都僅僅為了考試拿分。
至于物理、化學、地理、歷史什么的,統(tǒng)統(tǒng)都不喜歡,只不過都是“拿分”的工具。對他們來說,知識本身是令人厭惡的,只有分數(shù)才是真愛,值得不擇手段去拿。
這將導致什么后果呢?
首先,在沒有分數(shù)壓力的情況下,“偽學霸”將迅速退化成“學渣”。你看,每次高考后的狂歡,毫無例外都有盛大的“燒書”或“撕書”儀式,在毀滅那些書本的熊熊火光里,我們看到年輕人們漲紅而激動的臉,似乎有一種大仇得報、身心解脫的感覺。此后,終其一生,只要不是專業(yè)所需或生活所迫,他們都不會再理會那些知識啦,忘得干干凈凈。
其次,先不說科學創(chuàng)新和諾貝爾獎,至少人生樂趣是缺失了一大片活水來源。都說興趣是成功之父,但你問中國的成年人,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是什么?不是消費就是娛樂,不管是什么,都不會是知識。小鮮肉寧澤濤奪冠的那天,我們注意到那位可愛的亞軍小哥,他居然是個生物醫(yī)學和應用物理學的學霸,經(jīng)常在推特上為網(wǎng)友們解答各種數(shù)理化問題。那才是有愛的真學霸,我們最缺的就是這個。
最后,沒有真愛的學習,不僅收獲的是整個痛苦的青春期,到最后學習成績也“危若累卵”,因為任何一個科目都沒有興趣深入研究,也不想認真思考,所以稍難一點的題目都做不出來,考試分數(shù)只是搖搖欲墜的在某個不高不低的地方晃動,只能祈求考題不要離開你背過的范圍,你都不知道當年我有多心慌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