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11-27 15:23:42
自信是一個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但它并非與生俱來,必須由家長對孩子從小加以正確引導,使孩子逐漸學會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
現今,越來越多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事無巨細,物質上應有盡有,精神上百依百順,事事不必自己操勞和付出努力,孩子很容易養(yǎng)成一種凡事均要依靠家長的心態(tài),認為自己離開家長就一事無成,對任何事情也不想費力去做。這樣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依賴性極強、缺乏自信的人。要使孩子學會自信,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鼓勵孩子進行嘗試并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具有好奇心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家長可以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引導他們去嘗試或探索身邊的各種事物,讓他們在嘗試或探索中了解事物的性質,增強自身的能力,從而增加自信。例如,孩子在三四歲時喜歡玩水,就讓他們自己洗小手絹、給娃娃玩具洗澡、洗刷各種塑料玩具等等,做這些事既滿足孩子游水的興趣,又給他們帶來歡樂,而且事情成功之后也會使孩子相信自己的動手能力,為建立自信打下基礎。
二、及時肯定和贊揚孩子的良好行為
人的自信需要外界的認同和贊賞。某一行為倘若得到外界的肯定,人的自信也會由此大增。孩子正處于自信形成的過程中,更離不開成人的肯定和贊揚。有一位母親帶著5歲的男孩乘公共汽車,上車坐了一段路程后,一位年邁的老婆婆上車了,母親起身讓座,并對男孩說:“來,小大人,站一會,看看能不能堅持住。”小男孩高高興興地站在座椅旁,并認真地扶著座椅不讓自己摔倒。這樣,孩子由于做成了一件小事而受到贊賞,他就會更樂意去做更多的事,接受更多的挑戰(zhàn),以獲得更多的肯定和成功的喜悅,其自信也隨之日趨強化。
三、有意識地讓孩子承擔一些責任
不少家長常因為孩子年幼而代他們做許多事,幫穿衣鞋,替收拾玩具,給他們包辦過多,孩子就缺乏責任感和自我約束力,自信也就很難建立起來。對此,家長不妨視孩子能力的大小有意識地讓他們承擔一些責任,如讓孩子動手收拾玩具、書包及文具,讓孩子鋪床疊被,讓他們洗洗簡單的碗筷,這樣做不僅能鍛煉孩子的能力,還可使他們從中得到自信,知道有許多事情“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四、培養(yǎng)孩子的專長
每個孩子天賦是各異的,能力方面也各有千秋。通常的孩子在智力和能力上難辨優(yōu)劣,但孩子進入小學后,衡量標準就集中在學習分數上,這就使擅長學習的孩子常受表揚,而學習稍差的孩子常受批評,由于學習成績不如意而產生自卑,喪失了自信,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如何避免孩子出現這種不利的情況呢?較為有效的辦法就是發(fā)現和培養(yǎng)孩子的某一專長。孩子從小其能力傾向便會顯露,有的孩子能跑能跳,好于運動;有的孩子愛唱愛跳,擅長文藝;有的孩子舞文弄墨,酷愛繪畫。家長的責任就是及時發(fā)現孩子的專長,順勢加以引導及培養(yǎng),促進他們在某方面具備其他孩子所不及的專長。這樣,即便孩子將來在學習上不佳,也不致因此而灰心喪氣,反倒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奮發(fā)努力,或許還能干出一定的成就來。培養(yǎng)孩子的專長,孩子就有了一種競爭優(yōu)勢,具有了上進的動力,孩子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自信。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